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王超安>>行業亮點>>
來源:中華農機網 作者: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
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將大力發展新型、高效、大馬力農業裝備,目的是跟上農業結構調整的步子。
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較快。具體表現在,一是農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傳統的農田種植業向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機行業覆蓋的面寬了。另外,農業的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出現了集約化、規?;内厔荩r機行業要適應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向大型化、高效化發展。二是農機社會化服務得到發展,現在全國約有 3000多萬農機專業戶,傳統的農機購買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千家萬戶的個體農民購買農機,是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服務?,F在的農機專業戶購買農機,是通過為別人服務來獲取效益。購買的農機也從小型向大中型發展。三是新技術的推廣需要新型、大型農業裝備。例如保護性耕作的關鍵是深松,過去的小型農機顯然已經不適應了。四是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發展大型農業裝備,因為小型農機耗油率高,效率差。
無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還是農機的社會化服務;無論是農業新技術的推廣,還是建立節約型社會,都意味著農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機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
同時,從農機進出口形勢來看,也到了發展新型、高效、大馬力農業裝備的時候。
2004年,我國農機(不含柴油機和水泵)出口額達到14.12億美元,占國際市場份額的6.78%,與2001年的2%相比,增幅很大;2005年出口額達到20.6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進一步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農機的競爭力還比較弱。出口的主要是低端產品,而高端產品無論是在技術上、制造上還是在配套上,與跨國公司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例如,12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現在主要靠進口;去年從國外買了100多臺采棉機,每臺價格高達 150多萬元;玉米聯合收割機制造剛剛起步,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割機雖然是在中國本土生產,但大都是外國的品牌,去年生產了5000多臺,其中4500多臺是國外的品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發展新型、大馬力農業裝備,提高大馬力拖拉機、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采棉機等的國產化水平和技術檔次,改變目前125馬力以上拖拉機、新型農業裝備主要依賴進口的狀況。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09:40: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