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聯合收割機行業的二次革命
聯合收割機行業的二次革命
2010年,新機型的暢銷,拉開了聯合收割機行業再一次洗牌的序幕,這次洗牌將會在接下來的3年左右時間里完成,除了擁有相當的資金和大膽的發展思路外,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無疑將是這輪洗牌中獲勝的關鍵因素。
聯合收割機市場沒有下滑
2011年1月7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2010年年會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的年會,向來是低調舉辦,而廣受企業的關注。與往屆不同的是,此次參會的企業中,超過半數的人員是聯合收割機生產企業或其配套企業負責人。
會議期間,在幾個國內可稱“著名”的聯合收割機企業負責人的臉上,除了嚴肅,讀不出任何多余的表情,和2009年年末那種喜悅勁頭相比,顯得十分沉悶。在長達3個小時的會議中,他們時而聽報告,時而記錄著什么,彼此距離很近,卻沒有任何交流。
直到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報告的中段,幾個相鄰而坐的企業負責人,才開始了“接耳相訴”,此時呈現在他們臉上的表情,更顯復雜。
“預計,2010年我國聯合收割機總量將在13萬~14萬臺,同比增長超過10%。”基于2010年1—11月的統計數據,以及對這個行業的諳熟,高元恩對2010年聯合收割機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定下了如此基調。也正是這句話,讓不少老牌聯合收割機企業的負責人,坐立不安。
盡管不少企業已經知道市場上有一些新產品表現得非?;钴S,但面對小麥聯合收割機下滑接近40%的事實,高元恩的統計數據還是讓不少企業感到意外。
會后,記者找到一位山東某聯合收割機企業的負責人采訪時,他告訴記者說,自己對這一統計結果“并不感到意外”,因為“(小麥聯合收割機)行業下滑,但我們還是保持了小幅增長”。但記者還是從他的語氣和神態中,讀到了不少微妙的含義。
以新疆-2型為代表的傳統小麥聯合收割機正在沉寂,2010年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下滑幅度超過40%。“幾乎所有做傳統機型的企業,都在下滑。”此前,洛陽中收總經理雷雨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當時,記者在洛陽中收采訪和參觀,發現該公司停放的幾乎全是玉米收獲機。這家新疆-2型聯合收割機的發明者,被業內冠以“(小麥機收)跨區作業神話締**者”的企業,即便接手中國一拖“東方紅”小麥聯合收割機業務,仍舊將精力放在了玉米收獲機領域。由此可見,傳統型小麥聯合收割機的秋天已經到來。
“小麥聯合收割機有所下滑!”素有“跨區作業踐行者”之稱的福田雷沃重工,在剛剛結束的商務年會上,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桂民對福田雷沃重工傳統機型的銷售情況,下了一個簡單而簡潔的結論。
新疆-2型聯合收割機的發明,引起了聯合收割機行業的一場革命,自其誕生起,一直是聯合收割機行業的“權重股”,其市場的好壞,直接反映出聯合收割機行業的興衰。然而,2010年的結果讓人出乎意外,在2號機下滑超過40%的前提下,整個聯合收割機行業竟然還有著超過10%的增長。
傳統機型下滑在給誰讓路
傳統機型的下滑,預示著新機型的上升,才能吻合上升10%的數據。然而,記者手中拿到的一份行業數據統計結果,定會讓不少業內人士對新機型的概念,有更新的認識。
業界認為**有可能迎來爆發的自走式玉米收獲機,上升幅度并不大,總量在1萬臺左右;而以新型高效著稱的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更是出現了近30%的下滑,總量也在1萬臺左右;備受國家政策青睞的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在基數較小的前提下,也只是上升30%。
而聯合收割機中,增量**大的是履帶式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統計數據表明,在原有基數較大的情況下,履帶式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增長超過60%,而這部分增量,幾乎全部來自以雙滾筒和縱向軸流為代表的兩類新機型。
“從2009年開始,我們的產品就供不應求!”湖州星光總經理邵青爾告訴記者,湖州星光是國內雙滾筒機型的首創者,技術力量和產品質量,都排在業界的前列。
2011年1月10日,在這個行業稱為淡季的時候,記者走進了湖州星光公司。和大多數公司空置設備,或者慢條斯理的備貨相比,該公司當時仍保持著每天出貨30臺聯合收割機的記錄。
“2010年,銷量超過6 000臺;2011年,我們預計可銷售1萬臺左右。”邵青爾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在新年度已經銷售近1 500臺。”
記者從湖州生力液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顧立峰處,得到了數據上的印證。生力液壓目前為市場上大部分聯合收割機配套高檔液壓元件。“2010年,增長38%;2011年,星光公司有望超過1萬套配件。”顧立峰告訴記者,該公司為聯合收割機配套的液壓元件,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不減,主要得益于以湖州星光為代表的雙滾筒機型的熱銷。
而以日本久保田和浙江艾格萊為代表的縱軸流收割機,也逐漸迎來了市場。2010年,艾格萊銷售縱軸流機型接近3 000臺,同比翻一番;久保田以往以出口為主的全喂入機型,在我國市場銷售2 000多臺,出口海外7 000多臺。
據可靠消息稱,2011年浙江艾格萊銷量計劃仍有增長,而久保田將目標產量定在了1.2萬臺以上。
以雙滾筒和縱軸流為代表的兩種新型收割機火了。以我國農機行業“集成創新”的能力,肯定會有不少企業紛紛上馬。就如2007年,洛陽中收向市場大批量投入玉米聯合收獲機后,上馬玉米收獲機的企業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一樣,2010年幾乎所有聯合收割機企業,對雙滾筒或縱軸流機型都有所準備。
湖州另一家企業思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建造一個年產收割機5萬臺的生產基地。一個1萬多㎡的生產車間和一個2萬多㎡的裝配車間,以及一幢辦公大樓和一幢研發中心,已經在湖州市埭溪鎮拔地而起。
“一期工程投入3 000多萬,設備和研發中心將會陸續配置。”思達公司副總經理張新華告訴記者。張新華是收獲機行業的一員老將,從技術到市場都比較諳熟。
面對如此的大手筆,這讓與記者同行的聯合收割機行業專家、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收獲分會秘書長陸慶惠,不由發出“思達很有潛力”的感慨。
雖然思達公司相關負責人沒有明確將來生產何種產品,但從該公司目前的產品線和市場熱點判斷,應該脫離不了雙滾筒和縱軸流這兩種機型。
當然,盡管目前業內很少有思達公司如此大手筆的投入,但各企業對雙滾筒和縱軸流機型給與了強烈的關注,并對市場做出了樂觀的判斷。
新機型引發行業二次革命
對雙滾筒和縱軸流這兩種新機型**為樂觀的,莫過于知名農機媒體人劉振營,他認為這兩種機型“完全有可能取代2號機和半喂入機型”。
如果這一預測成真,無疑可以將雙滾筒和縱軸流機型看作聯合收割機行業的一次技術革命;如果將新疆-2型機器引領我國小麥收獲機械化,看作我國聯合收割機行業的第一次技術革命,那以雙滾筒和縱軸流為代表的履帶式全喂入收割機,無疑就是我國聯合收割機行業的第二次技術革命。
而來自各方的反饋信息,都在證明著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2010年的“三夏”和以往2號機南征北戰的狀況相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往不少浩蕩的輪式機大軍,被以裝載著履帶機的輕卡隊伍取代。
“既可以收水稻,也可以收小麥。”星光公司總工程師張奮飛告訴記者,用收水稻的梳脫方式,是可以收小麥的,而用揉脫方式收小麥的機器,則無法用來收水稻。張奮飛是雙滾筒機型研發團隊的主要負責人,他對這種新機型的前景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張奮飛指出,無論從機器可靠性、作業效率還是效果來看,新機型的各種指標都遙遙領先,而價格僅比傳統機型貴2萬元左右,比品牌半喂入收割機要便宜3萬~4萬元。2010年半喂入的下滑,實際上就是全喂入新機型的沖擊。
張奮飛具體分析到,和傳統切流滾筒全喂入收割機相比,新機型能夠脫粒、清選更加干凈,節省更多的動力;和半喂入相比,除了價格較低外,可靠性和效率都較高。此外,經過簡單的調整,還可以收獲諸如油菜等其他作物。一機多用,也是新機型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但是,對于新型全喂入機型能否取代輪式機,張奮飛認為,關鍵點在于履帶機的大范圍轉移問題,畢竟輕卡的成本不容小覷。
有關專家分析,2010年“三夏”之所以有那么多輕卡隊伍加入跨區作業,一方面是因為新機型的作業收益高,另一方面,輕卡可以在農閑的時候用于短途運輸。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機型參與跨區作業,傳統輪式機將在效率和性價比上敗下陣來。這也是為什么有市場人士會得出“履帶機可以取代(傳統)輪式機”結論的原因。
按照這種說法,雙滾筒或者縱軸流機型,除了可以投入超過3 000萬hm2、目前剛剛超過50%水平的水稻機械化領域,而且還可以替代奮戰在小麥機收第一線的、超過40萬臺保有量的2號機。如此以來,我國谷物綜合機械化收獲水平,又將有一次質的飛躍。如此,稱這兩種新機型引領行業的二次革命,一點也不為過。
發起者的顧慮與忠告
湖州星光生產的“星光至尊”雙滾筒式全喂入收割機,是目前聯合收割機里**熱門的產品之一。“許多用戶到公司來購買機器,指名就要星光至尊!”湖北省棗陽九隆農機公司總經理王林茂說:“2010年,幾乎一直處于斷貨狀態!”記者上網發現,“求購星光至尊”的信息,也是隨處可見。
隨著星光至尊的走熱,行業同類機型也在不同的企業中“研發成功”。“直觀性很強,很容易模仿。”陸慶惠說,目前也沒有有效的手段禁止這種行為,只能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保持行業領先,保證市場持續的需求。
張奮飛也曾在不同的場合表達過對無法維權的無奈。“自己辛辛苦苦好多年研發出一款新產品,別人買去一臺測繪,或者挖去一個技術人員,很快就可以上馬新產品。”一位不愿具名的聯合收割機專家指出:“一套圖紙也就10多萬元。”
眼下,有打算涉入雙滾筒或者縱軸流機型的企業,用盡各種手段,意欲敲開這塊新的市場。
“有的企業,直接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重新噴漆,粘上自己的logo,就拿去展示和鑒定了。”張新華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還在某大型國際展會上,看到國內知名企業拿著“改造過的產品”參展。
張奮飛指出,為了獲得鑒定資格,也有不少企業直接購買競爭對手的機器,重新貼牌進行鑒定。
所以,雙滾筒或者縱軸流機型,甚至是一夜之間被不同的企業“研發”出來的。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張奮飛的擔憂也僅僅只是一個顧慮。確實,有一些企業推出的同類產品,占壓了一部分市場,但那些企業的經營理念、技術能力和制造水平,均處于較低檔次,生產的產品除了結構相似,性能和外觀均無法和星光相比,用戶的認可度較低,在日后的競爭格局中,定然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創新務實,求精做強’,這是星光能有今天的**好詮釋。”邵青爾指著公司生產車間上的8個大字激動地告訴記者??梢钥闯?,在邵青爾心中,這8個字,便是星光發展的靈魂。
自星光成立以來的11年,公司的每一步發展,都在圍繞著創新務實做文章,都在向著求精做強的目標邁進。首先將無級變速應用于聯合收割機,雙滾筒機型開發過程中先后8次改進,無一不透露著星光這個不大的公司創新務實的精神。這是星光成功的基礎,也是業內企業發展的典范。
產品可以模仿,配套體系可以借用,設備和廠房可以建設,但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精神,是無法復制的。
“如果我們要做縱軸流機型,肯定會改進現有機型的缺陷,并加入新的元素。”張奮飛告訴記者,在加工設備上不如外資的情況下,要分得縱軸流市場的一塊蛋糕,創新必不可少。在張奮飛的眼中,國內企業只要認真踏實地去做,創新能力是不輸給外資企業的。這是張奮飛給行業的忠告,也是對自身發展的一種信心。
行業洗牌技術將是關鍵
雙滾筒和縱軸流機型市場的走熱,吸引了包括世界農機巨頭約翰迪爾的注意,該公司已經打算向市場推出R40型縱軸流機型,日本洋馬也在著手中國市場的推廣工作;而國內企業中,我國**大的聯合收割機生產企業業福田雷沃重工,已經加快了縱軸流機型的研發和推廣進度,而以生產半喂入為主的無錫聯合收割機有限公司和常發鋒陵農業裝備有限公司,也開始轉向雙滾筒和縱軸流的生產。
據悉,在我國300多家聯合收割機企業中,有半數以上的企業在覬覦雙滾筒或者縱軸流這塊新興市場。然而,專家指出,這輪競爭的贏家,除了資金實力和渠道建設外,技術創新能力將成為關鍵因素。
在經歷了新疆-2的慘痛教訓后,不少企業開始尋找自我保護的有效方式。當年,新疆-2型聯合收割機完全社會化配套,被競爭對手迅速復制配套體系,很快將發明者——洛陽中收的前身新疆聯合收割機廠遠遠地拋在了身后。
“聯合收割機的生產企業,關鍵零部件一定要自己生產。”高元恩告誡聯合收割機企業,非關鍵零配件可以社會化生產,但具有核心技術的關鍵部件,如果社會化之后,可能會重蹈當年新疆-2機型的覆轍。
現在,不少企業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盡管雙滾筒和縱軸流機型的結構很直觀,但不少“復制者”卻摔了跟頭。
張新華向記者透露,2010年不少“組裝”的縱軸流機器,**后都被用戶退貨了。而有些為了打市場的企業,自己無法生產有質量保障的機器,竟然從競爭對手的經銷商處,批量購買了幾十臺機器,進行貼牌銷售,為以后銷售鋪路。
企業紛紛上馬新機型,產能勢必迅速擴大。“現在產能已經過剩。”邵青爾明確地告訴記者,以后的競爭,產品才是關鍵。所謂產品,是指具有高質量、高技術含量的機器。
“我們的機器,有很多專利技術。”張奮飛一邊告訴記者,一邊演示撥禾輪的改進。星光至尊的撥禾輪很特別,只可正轉,不可倒轉。這是在機器作業過程中一些缺陷的針對性改進,像這種改進,在星光至尊的身上,隨處可見。
星光公司的產品受歡迎,和其產品的技術含量密不可分。可以說,星光的產品,到處充滿著智慧。而缺乏智慧的機器,是很難淘到用戶歡心的。
“這和10年前的小麥機不同,現在的技術含量,已經到了很難復制的地步。”某正在上馬縱軸流機型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企業,目前也只是做到‘貌合神離’。”
當年小麥機之所以很快被復制,一方面是因為配套體系完全外包,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拿去;另一方面,當時的技術含量低,復制起來比較容易,用戶對機器的要求也低,只要可以正常工作就可以。“所以,那次行業洗牌,取勝的關鍵在于資金和渠道。”上述企業負責人分析道。
然而,以雙滾筒和縱軸流為代表的新機型,無疑將引發行業的再次洗牌,而在這輪洗牌中,資金和渠道只是保證企業勝負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技術創新能力能否跟上市場的步伐,停滯不前將被市場淘汰,發展太慢,一樣會出局。
延伸閱讀:誰上半喂入誰找死?
新型全喂入機器因其較高的性價比,極大地沖擊了半喂入市場。根據數據顯示,2010年半喂入收割機下滑幅度接近30%,而且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據半喂入領軍企業日本久保田官方數據紕漏,該公司2010年半喂入產品銷售下滑接近12%,2011年的銷售目標,也定在了同比下滑接近11%。
連行業領軍企業都作出了下滑的預期,是不是半喂入真的進入了衰敗期?
有極端觀點表示,半喂入進入下降通道明顯,完全會被全喂入機型取代,國內企業很有可能面對“誰上半喂入誰找死”的局面。
有關專家對上述說法表示贊同。如果單是從性價比和可靠性上來說,無論是雙滾筒還是縱軸流機型,都有很大的優勢,完全可以取代半喂入機型。
上述專家猜測,中國市場對新型全喂入收割機的需求,已經成熟。一些外資企業之所以一直將中國作為全喂入機型的出口中轉港,出口東南亞國家,是為其延長半喂入機型在中國的生命周期。
如果上述猜測屬實,那對國內一大批在半喂入收割機行業苦苦掙扎的企業,無疑是當頭一棒,而對那些意欲上馬半喂入的企業,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但也有觀點認為,“誰上半喂入誰找死”的觀點太過武斷,半喂入并非完全沒有生存空間。首先,不少用戶對外資半喂入品牌已經產生情感,如果沒有極大的收益誘惑,不會輕易購買新機型;其次,半喂入在脫粒和清選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還可以保留整秸稈。
當然,如果國產半喂入能夠達到一定的質量水平,而價格依然保持現有水平,也會擁有不少的消費群體。畢竟,雙滾筒或者縱軸流機型價格上還是比國產半喂入略高。但這樣一來,一定會對那些對半喂入抱有高額利潤幻想的企業極大的打擊。
如果把傳統履帶式切流滾筒全喂入收割機比作當年的小麥背負機,那半喂入收割機就是約翰迪爾的3518CTS型聯合收割機。
不管是雙滾筒,還是縱軸流,都不可能完全把半喂入的空間占領。而半喂入的利潤空間,則勢必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分析,如果上馬半喂入的企業,不能嚴格控制成本、保證質量,可想而知,在以后的競爭環境中,必定是銷量甚微、利潤慘淡。到時候,真的會應了“誰上半喂入誰找死”的說法。
所以,奉勸目前我國半喂入生產企業和意欲上馬半喂入的企業,一定要認真分析當前形勢。“半喂入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