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現代化農業>>
第四課、精準農業應用前景廣闊
精準農業是在信息科學發展的基礎上,以3S(GIS、GPS、RS)為核心技術引發的一場新的農業技術革命,它必將會對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從形式上看,精準農業是在發達國家大規模經營和機械化操作條件下發展形成的新的技術體系,可能僅適用于我國規?;洜I的大型國營農場和較發達的地區,而在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經濟形式的分散經營的大部分農村則難以應用。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精準農業發展的**基礎的技術路線和原則是在充分了解土地資源和作物群體變異情況的條件下,因地制宜地根據田間每一操作單元的具體情況,精細準確地調整各項管理措施和各項物資投入的量,獲取**大的經濟效益。這些原則適用于任何形式和任何規模的農業生產。目前,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發展,已逐漸深入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也必將會對我們的農業技術革命產生重大影響。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機遇,結合我國具體情況,研究發展適用于中國農業的精準農業技術體系,以推動我國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在土壤養分管理和施肥技術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如美國,已經將土壤類型、土壤質地、土壤養分含量、歷年施肥和產量情況等有關信息輸入計算機,形成了資料齊全的土壤養分和肥料信息系統。那里的許多地區和農場,已將此類信息制成GIS土壤養分或肥料使用GIS圖層,形成了信息農業和精準農業的技術支持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精準農業變量施肥技術,在田間任何位點上(或任何一個操作單元上)均實現了各種營養元素的全面平衡供應,使肥料投入更為合理,使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增產效益提高到較理想的水平。在這種管理水平下,氮肥當季利用率可達60%以上。但是在我國,測土推薦平衡施肥這一初級技術尚未真正落實,在土壤養分狀況、養分管理和施肥技術方面研究基礎更是薄弱。現有的有限資料也分散在各單位,沒能真正用于生產發揮作用,以致于農民在施肥上存在很大盲目性;氮、磷、鉀肥施用比例不合理;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沒有得到及時糾正;肥料利用率低,氮肥當季利用率平均僅為30%左右,肥料的增產效益沒能充分發揮。
目前應在充分了解國際上精準農業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從養分管理和施肥技術入手,研究發展適合我國情況的精準農業技術體系。為此,金繼運博士建議:
一是在規?;洜I地區選點建立以GIS、GPS和RS為核心技術的精準農業試驗示范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立健全田間管理檔案,應用GIS收集整理現有資料,逐漸建立起以土壤養分管理和施肥為主體的信息系統。引進GPS技術,改進現有施肥機具,研制適用的GIS施肥指導系統和自動調節變量施肥機具。在此基礎上,建立2~3個規?;洜I的精準農業試驗示范農場。
二是針對家庭聯產承包分散經營體制,在主要農業自然經濟區選點研究不同生產條件下土壤養分狀況、變化規律和變異情況,研究不同種植制度下土壤和植物體系內各種養分的循環規律和變化特征。應用GIS研究形成適用于當地條件的土壤養分地理信息系統,對農田系統中各種養分遷移規律、土壤中各養分狀況和變化特征進行圖形化描述和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礎上,以縣或鄉為單位,研究建立適合當地生產條件的區域性土壤養分信息系統和養分信息化動態管理模式,分區指導當地的養分管理和肥料合理施用,逐步建立起適合小規模分散經營體制下的精準農業養分信息化管理模式。
三是在宏觀上,逐步建立全國性的土壤肥力和肥料信息系統,以縣為單位收集土壤類型、土壤肥力、肥料使用、作物類型及產量等有關信息,在GIS平臺上建立包括全國2370個縣的土壤肥力與養分資源信息系統,將分散的數據收集整理,隨時了解全國肥力狀況和施肥變化的時空特征,為國家主管決策部門服務。
四是在上述規?;图彝コ邪稚⒔洜I試驗區內,組織土肥、植保、栽培、農機等各領域專家的聯合攻關,將精確農業從養分管理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終形成按照當地條件精細準確調整各項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的精準農業技術體系。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0:49:00 |點擊數()